查看原文
其他

神奇的中医秘籍《黄帝内经》《伤寒论》到底讲了啥?



《黄帝内经》作为中医四大经典之首
肆虐人间几千多年
已经成为一种传说
据说只要能山路十八弯和健康扯上关系的事
不提《黄帝内经》
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

从古至今
有着不计其数的医学家、养生家
把《黄帝内经》作为必修课
头悬梁锥刺股也要苦读
每个人都会从中得到不同的灵感
受到不同的启发
然后投稿发表个《黄帝内经》注释
作为“名医”的投名状
那逼格就类似于现代
在《自然》、《科学》杂志上发表重大发现
几千年来,《黄帝内经》一直是炎黄子孙寻求养生祛病之道的宝藏
在形式上,它采用了微信对话的方式
用黄帝与岐伯两个老头的名字开头
中医也就称之为“岐黄之术”

咱们以前介绍过,《黄帝内经》分为
《素问》和《灵枢》两个部分
按目前的通行版本
《素问》有二十四卷、八十一篇
《灵枢》有十二卷、八十一篇
咱今天就先来聊聊《素问》到底讲了啥



在这个浮躁的时代
这三大终极课题
无数大咖穷其一生都未能解答
据说一旦成功
人生便可以进入自由境界

作为中医的理论起源
《黄帝内经》就像这位大爷一样
在孜孜不倦的告诉我们

病是啥?病从哪儿来?病往哪里去?

要明了这几大问题,咱得先从基本概念说起

阴阳
阴阳是一种分类方法
世间万物都可以贴上阴阳的标签
凡是具有向上、向外、运动、温暖等特征的
事物或现象,都可称为阳
凡是具有向下、向内、静止、寒冷等特征的
事物或现象,都可称为阴

阴阳之间不可割裂、互相依存
就好比
没有地,天就没有概念
没有冷,热也无法感知
没有下,上该如何划分
没有女人,咱们男人没有卵用
了解完阴阳,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位老大
他是黄帝内经大爷心中的男一号,号称是“”地球阴阳变化的守护者,自然法则的男神,他就是“道”!

这位叫做“道”的老大脾气不太好,他的信条是
“阴阳四时者,万物之始终,死生之本也
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
换成大白话就是



老大要你照着做的地球阴阳变化法则生活
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
生而勿杀,予而勿夺,养生之道也
夏三月,此谓蕃秀,
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养长之道也
秋三月,此谓容平,
天气以急,地气以明,养收之道也
冬三月,此谓闭藏,
水冰地坼,无扰乎阳,养收之道也

老大的春夏秋冬四季规律
是为了更直观的说明阴阳变化
对应到每一天
则有早上、中午、下午、夜晚的顺序

对应到人
“阴阳之变,其在人者,亦数之可数”
人的四季也有少、壮、中、老的更替
所以老大要你照做的
是根据自己身体的四季状态
参考自然天地中时间和空间的阴阳
来休养生息
这才叫真正的“天人合一”


譬如一个20多岁处在人生夏之状态的小鲜肉
在海南岛虽然12月,但气温仍30度的晚上
喝啤酒吃烧烤把靓妹
这也是顺应天地啊

对于“道”这位老大
黄帝内经大爷总结说
“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
阴阳反做,病之逆从
大爷要告诉你的是
第一个终极问题的答案
病是啥?
大爷告诉你一个重要概念
病是逆,即人体正常的运转规律受到干扰破坏
病毒、细菌,甚至你老了腰酸眼花都不是病
即使他们在体内携带
只要不作乱,也可以和平共处
“道”这位老大认为叫事儿的主要是这些

各种纵欲
各种过劳
各种纠结
各种不服

结果就是“失之则内闭九窍,外壅肌肉,卫气散解”
换成大白话就是
身体垮了!

然后
“八风发邪,以为经风,触五脏,邪气发病”
身体机不能正常运转,出现障碍
或是致病物质趁虚而入,作乱身体

这就是大爷告诉你的
第二个终极问题的答案
病从哪儿来?
大爷又告诉你个重要概念
命苦不能怨政府,点儿背不能怪社会
生病了,不是病菌太狡猾,而是身体太无能

中医治病的法则
不在于“杀灭”
在于利用人体对于疾病的抗病趋势
因势利导、顺水推舟
这就是大爷要告诉你的
第三个终极问题的答案
病往哪里去?
排病有向上趋势的,可以用吐的方法
病在下部,就近利用大小便引出来
病在浅表的,就用发汗的办法
病在腹部涨满的,就可以泻它出来
身体里有积聚物的,先化开再泻下
根据病的不同位置和排病趋势
顺势利导
利用人体不同的通道排出去
这就是中医治病的大智慧
翻译成大白话就是
身体抵抗能力强

所以养生绝对不是
没事吃补药、按摩、艾灸、排湿
而是顺应自己的四季状态
根据自己的能力生活



那么好了
到底有哪些方法治病呢
伤寒杂病论
在东汉末年特殊条件下诞生
医圣张仲景先师总结六大辩证理论
八大方法
后世子孙奉为医家方药圭臬
我们来学习和了解中医的治病体系


中医为什么可以治病?




西医认为,如果不知道病原体是什么,就无法治疗疾病,并将此看成是真理。它一定要找出一个细菌、病毒、癌细胞这样的敌人,以为杀死敌人,病就好了。

中医既不知道病菌,也不知道病毒,为什么还能治感冒?这不科学啊!

我们举个例子吧。

你运动出了一身汗,然后就贪凉猛吹空调。不久,就觉得浑身发凉怕冷,后背肌肉僵硬不舒服,可能还有点发烧了。

这时候你去医院看病,验个血说不定白血球高了。这是有炎症啊,抗生素输液消炎吧。

或者,你也可以回家,喝一大碗热姜汤,盖上被子。一会儿忽然哗一下出汗了,人一下子舒服了,量量体温,烧也退了。

很多人有过这种体验吧?

那你说说,这个姜,它杀的是什么病毒病菌啊?

其实,这个姜不治病,治的是人。

西医一心想的就是杀病菌杀病毒,而中医想的不是治病,是治人。

上面这种情况,用中医的话说,就是寒邪束表,造成了人体的生理功能不正常,病邪乘机作乱。而本来正在出的汗被锁在肌肉了出不去,所以肌肉不舒服。

用一碗热姜汤,把汗腺打开,汗一出,人顿时就舒服了,病也好了。

有时候你喝姜汤也不管用,那我们有更专业的方子,叫:葛根汤


"

葛根12g、麻黄9g、桂枝6g、生姜9g、

炙甘草6g、芍药6g、大枣3枚

"




两千年前的中医经典《伤寒论》说:“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者,葛根汤主之。”


不出汗,怕吹风,项背强几几是因为有汗锁在肌肉里出不去,所以头颈后背肌肉很难受。葛根汤一喝,汗一出,病就好了。


那些说中医不科学,嚷嚷着要“废医存药”的,你说说这姜汤、葛根汤能杀什么病毒病菌啊?


离开了中医理论的指导,这些药能治什么病啊?


中医把人体生理功能不正常出现的问题叫症状,根据症状来开药叫对症治疗,分析症状产生的原因来治病叫辩证施治。



《伤寒论》治病的原理




中医从宏观入手,在宏观上研究中药对人体产生什么影响,比如麻黄让人出汗,生姜暖肠胃...... 而不关心中药从微观上从分子式上是如何影响人体的生理和代谢的。

也就是说,中医采用了化繁为简的方法处理超复杂的问题,从思维模式上比西医至少高了一个维度。哪怕遇到西医从未见过的病原体,中医一样可以根据病原体对人体造成的症状处方开药。

《伤寒论》是中医的经典,最初的目的就是用来治疗疫病的,当然也可以治疗其他疾病。

下面我们来讲解一下它是怎么来治病。

西医是见病不见人,中医是治人。治人首先要给人分类。



中医治人前的分类1、首先分两大类:阴阳。


阳,就是正气足的,治疗原则是祛邪为主。


阴,就是正气虚的,疗原则是扶正为主。


2、按病位分三大类:表,里,表里之间


表是体表。里,指的是从食道到胃肠肛门的空腔,其实是人体内部的表面。病邪在这两个部位,说明病还没有深入,是容易治的。


表里之间,就是病邪深入人体内部和脏腑了,这时候病就难治了。


阳性病在表,称太阳病,就用发汗的方法排毒;病在里,称阳明病,就用吐法、清法和下法排毒;病在表里之间,称少阳病,就要用和解、调理的方法。


阴性病在表,称少阴病,要扶阳解表;病在里,称太阴病,要扶阳温里;病在表里之间,就非常严重了,要回阳救逆。






《伤寒论》六大治法



打仗要有地图,治病也要有地图,知道你的位置在哪里,这样才能设立正确的战略。下面就是伤寒病的六个大类:



病在表

体表

病在里

胃肠

表里之间脏腑

正气足为阳

祛邪

太阳病

解表发汗

桂枝汤/麻黄汤

阳明病

吐清下

瓜蒂散/白虎汤/承气汤

少阳病

和解

柴胡汤

正气虚为阴

扶正

少阴病

麻黄附子细辛汤

附子汤

太阴病

四逆汤

厥阴病

回阳救逆


西医没有这种整体的概念,见病不见人,不考虑同样的病原体,对不同的人造成的症状是不同的,应该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因此西医的双盲试验是幼稚可笑的,只考虑药物而不考虑人,就是瞎子摸象,靠概率治病。


如果要对中药进行所谓双盲试验,就必须按照中医理论对病人进行这样的分类,试验结果你会发现,就是一治一个准。


我用伤寒论的方法治感冒,效果基本上就是一副药,几个小时退烧。



1、太  阳  病    








感冒初起,发热恶寒。这时候正气不虚,气血充盈,所以脉是浮的。人的免疫系统工作机能亢进代谢增高,吞噬细胞消灭病原体产生大量代谢废物,需要从体表排出。







这时候如果有汗,用桂枝汤



"

桂枝9g 白芍9g 炙甘草6g 生姜9g 大枣3

"



桂枝汤还有14个变化,一共是15个方子,这里不细说了。


如果无汗,用麻黄汤



"

     麻黄9g 桂枝6g 杏仁6g 炙甘草3g

"




汗出烧退,烧退是疾病好转的结果。如果用西药从分子维度干涉人体强制降烧,并没有解决问题,因此发烧反复是很正常的


《伤寒论》里药物的用量,其实是上面的4倍多。不过喝中药讲究的是“中病即止,不必尽剂”,下面所有的方子都是如此。比如麻黄汤,没出汗就要再喝,出汗了就停,以免大汗伤津。这也叫模糊的正确。



葛根汤,解表兼去肌体之水



"

葛根12g、麻黄9g、桂枝6g、生姜9g、

炙甘草6g、芍药6g、大枣3枚

"




大青龙汤,不出汗烦躁,表寒里热,痰是黄的



"

麻黄12g 桂枝6g 甘草6g、杏仁6g、

石膏18g、生姜9g、大枣3枚

"




小青龙汤,心下有水汽,表寒里寒,痰是白的



"

麻黄10g 芍药10g 细辛3g 干姜10g 

炙甘草10g 桂枝10g 五味子3g 半夏10g

"




麻杏石甘汤,这是很重要的一个方子,常用于在感冒中继发肺炎:



"

麻黄9g 杏仁9g 石膏24g 甘草6g

"




2、阳  明  病    



阳明病是发热恶热,怕热喜欢凉。病邪造成胃肠不正常,积聚了代谢废物粪便等。


瓜蒂散是催吐的,略去


白虎汤很重要,治壮热,治高烧非常灵。有些高烧需要补充津液,就像汽车发动机冷却水没有了,不补水烧退不下来,所以加梗米生津。



白虎汤



"

石膏50g 知母18g 甘草6g 梗米9g

出了大汗,体虚的,可以加人参9g


"




1954年,石家庄郭可明为首的治疗小组,就以白虎汤和清瘟败毒饮为主方,收治31例乙型脑炎患者,无一例死亡。


调渭承气汤、大承气汤、小承气汤,是泻下治便秘引起的内热发烧,用大黄、芒硝等,具体不写了。



3、少   阳  病    



特征是口苦、咽干、目眩、忽冷忽热、默默不欲食、恶心呕吐等等。


这里著名的小柴胡汤出场了:



"

柴胡30g 黄芩9g 人参9g 半夏9g 

炙甘草9g 生姜9g 大枣4个

"




可以治肝胆、脾胃各种疾病。柴胡汤有各种加减变化,可以治各种脏腑疾病。




4、少  阴  病    




少阴病的特点就是脉细微,但欲寐,无热恶寒


这就是身体很虚的人,得了感冒,怕冷,乏力,就想睡觉,却基本不发烧,要扶阳解表。


如果是低烧,用麻黄附子细辛汤



"

麻黄6g 附子9g 细辛6g

"



这个方子很有用,加桔梗可以治慢性咽炎,加半夏、杏仁可以治久咳,加其他药物还可以治鼻炎。久咳必虚,一般也是属于少阴病。


如果没有发烧,用麻黄附子甘草汤



"

麻黄6g 附子9g 甘草6g

"



如果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真武汤



"

附子9g 茯苓9g 芍药9g 白术6g 生姜9g


"



如果体痛、手足寒、骨节痛、脉沉,附子汤



"

附子18g 茯苓9g 白术12g 芍药9g 人参6g

"





5、太  阴  病    



太阴病的典型表现是腹满而吐,食不下,拉肚子等等。


这种情况下,就必须扶阳温里。主要是四逆汤



"

附子15~30g 干姜25g 甘草30g

"



下面是老中医李可的一个治例:



"

曾治友人之母,患肺心病20年,住院病危,回家准备后事,全身冰冷,仅胸口微温,昏迷喘急,心跳未停,六脉似有似无,测不到血压,二便失禁。


遂开四逆汤3剂,每剂用附片45g。儿媳忙乱之中将3剂药误作1剂煎煮,煮得汤汁不过半斤,儿媳隔十多分钟喂一匙,40分钟后喂完,奇迹出现,病人睁眼,知饥索食藕粉饼干,次日已能扶床走动。抢救成功后,又活了19年,78岁寿终。


"




四逆汤还有个特别的用途,可以治抑郁症


老中医李可说:“我治100多例抑郁症,基本就是四逆汤,逐日加附子量,加到一定程度时,全身出臭汗,然后就有说有笑了。”


参阅:李可:我一个经方治好了100多例抑郁症

6、厥  阴  病    



这时候身体很虚,病邪深入脏腑,手足冷,吃不下,呕吐,拉肚子,心跳失常,昏厥,便脓血,腹水等各种重症,是需要收进ICU的那种病人。


这时候就要大剂量附子回阳救逆。


三阴病的方子,扶阳救逆、回阳救逆,急救,必须扶正,而不能再用伤人的方法。


著名的李可老中医就是用附子汤类急救的高手。


小儿大叶性肺炎垂危



"

郭某,女,6岁,1989年冬患急性大叶性肺炎,住院10日,已高热抽搐1小时后昏迷6日,并发呼吸衰竭、心衰12小时,夜半邀余会诊。询知曾用进口青霉素、大剂量激素、清开灵、安宫牛黄丸无效。现体温突降至36℃以下,二便失禁,气息微弱,喉中痰声辘辘(已予吸痰无效),面如蒙尘,唇、指、舌皆青紫,手冷过肘,足冷过膝,六脉散乱如雀啄、屋漏(心脏停跳前奏),已24小时吸氧5日。

"




专家认为“小儿大叶性肺炎,出现呼衰、心衰、脑危象其中之一,已是死症,三者并发,神仙也救不了,无能为力”。



"

小儿大汗淋漓,出气多,入气少,面如死灰,生死在顷刻间。急疏破格平剂:炙草90g,干姜75g,制附子45g,生山萸肉120g,三石各30g,高丽参30g,麝香1g。武火急煮,边煮边灌,每次鼻饲5mL,麝香0.2g,至凌晨8时,5小时内共服药4次,院长来告,服第二次后汗止,体温回升至37℃,手脚已温,心跳偶见间歇,呼吸平顺;服第四次后已能睁眼,吐痰,已给牛奶一小杯,已不再吸氧,去掉鼻饲管,救回。

"




伤寒论不仅是治外感病的,也可以治疗各种其他疾病,只要症状类似就可以用同样的药。这里就不展开了。


说到这,不管您懂不懂中医大概是能了解中医了,中医的治病方法。除非是中医黑杠精上身,那是没有办法理解的了!分享给您朋友们吧,认识中医的理论和方法体系

来源:综合中医思维+

推荐阅读:

▲中医大家郭生白:中医和西医是怎么治病的?

▲揭开西医治疗感冒的误区 | 吃感冒药不但不能治病 ,反而会致病

点击 ☟ 标题

 超级好用的“滚蛋疗法”,可解决孩子太多问题!

 脾胃不好的人有一个妙法,可以多吃土

● 中医:清粥小菜,价值连城

 央视重磅《中华医药 抗击疫情》特别节目 1-5集(全五集)

●  语言会创造出疾病,也能治好疾病;语言能让你陷入痛苦,也能让你离苦得乐

●  解惑中医 : “气”是中医的灵魂

●  人体穴位与天体对应的奥秘

关注我们:
本平台宗旨是指引朋友们同修共证生命健康实相,让有缘人生得有道,往生有尊,活得自在!为大家提供健康、摄生、养性、食疗、行法等实用知识普及。现代人的️迷茫、焦虑、抑郁,问题少年、伴侣关系紧张、亲人关系不和、各种身体疾病等背后,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很多人“潜意识地”承接复制了家庭中上一代或前几代的“问题模式”、“命运模式”、“疾病模式”并且在无意识中向下一代传递着,越来越多的疾病状况是显化潜意识的重要表现。找到疾病背后的原因,根治疾病当下的痛苦,是每个倍受煎熬的生命迫切的需要守护自己!守护家人!广种福田!感恩每一位读者联系我们:微信13810949871

学习中医不误健康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